关于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及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山东聊城某高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根源,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对策研究

对于许多追潮逐流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可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很多大学生经不住手机五花八门功能的诱惑,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打电话、看小说、玩游戏,发微薄、发短信、浏览各种网站等,冲击着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高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关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山东聊城某高校大学生中展开了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历时一个半月,共发放问卷 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9 份,有效回收率89.7%。

一、调查结果

(一)上课玩手机的频率、时长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将本应在课堂上汲取大量知识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冲击着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着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上课玩手机的原因

除了有急事之外,学生课堂玩手机的主要原因集中体现在上课内容单调无趣、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引不起学习兴趣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毫无原因的玩、习惯性的玩,看见别人玩他也玩,总而言之,学生课上玩手机就是由于无聊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无聊导致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功能五花八门的手机上,聊QQ、发微信、打游戏、看视频等。(见表2)

(三)上课玩手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以表3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认识到上课玩手机会影响到学习,上课玩手机弊大于利,但在调查中仍有那么多的同学上课玩手机,这既跟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关,也跟整个课堂环境有关。

(四)上课玩手机的心理分析

以表4数据表明,77.69%的学生对上课玩手机感到愧疚,只有8.92%的学生没有愧疚感,虽然有愧疚,但却很难改正,许多学生还是“毫无原因的、习惯性的”在玩手机,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师生对上课玩手机现象的态度

从表5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两道题有接近相同的选择率,老师禁止上课玩手机的比例和学生上课玩手机担心被发现的比例,老师无视上课玩手机的比例和学生上课玩手机不担心被发现的比例非常接近,说明教师对待上课玩手机现象的态度和学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六)上课玩手机与课堂管理期待

调查表6显示,51.67%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且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予以警告后,只有1.12%的学生选择不理会老师继续玩,77.7%的同学选择放下手机听课,这说明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会约束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

二、发现问题

(一)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高、时间长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确实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拇指一族”已经成为大学校园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线,96.28%的同学有过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经历,61.34%的同学花半节课以上的时间在聊QQ、发短信、看视频、读小说,打游戏,浏览各种网站,冲击着高校的课堂教学秩序,影响着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大学生的目标意识模糊,对未来无规划

学生课上玩手机的原因多是由于无聊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无聊导致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功能五花八门的手机上,之所以无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无目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老师、家长告诉他们,考上大学是他们努力学习的唯一目标,可考上大学之后呢,很多同学就没有了目标,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于是,成为课堂上的“拇指一族”,玩的不亦乐乎。

(三)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不一致,自制力较差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心里明明知道上课玩手机弊大于利、会影响学习,而且内心深处有愧疚感,也希望老师禁止上课玩手机,但面对手机五花八门功能的诱惑,上课时仍然忍不住拿出手机玩,这说明,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不一致,自控能力较差,这可能与从小被严加管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有关,一旦外部的约束力量消失,就无法进行自我管理。

(四)高校的课堂管理相对宽松,教师责任意识淡薄

高校的学习环境、时间,老师的课堂管理等都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对学生的约束较少,致使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玩手机。调查中发现,对于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很多老师表现得很宽容,在学生的心目中,当场明令禁止玩手机的老师很少,仅占37.55%,30.86%的老师无视这种行为,29.37%的老师只是提醒一下而已,而77.7%的同学认为自己上课玩手机被老师予以警告后选择放下手机听课,这说明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会约束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

三、改进措施

(一)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树立自律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目前所学知识的价值,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趣的、好玩的,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此一定要在课堂上管住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作为大学生要清楚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只应该用于有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而不是用于各种形式的娱乐,因此要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控能力,禁得住手机对自己的诱惑。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

在调查及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学生认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是因为教师讲课内容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无趣,缺乏激情上,吸引不了学生注意力,也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自控力差的学生只能通过玩手机打发时间。由此可见,只有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活跃其思维,激发其创造性,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

(三)加大课堂管理力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在对待上课玩手机这个问题上,高校应提前防范、超前反应,在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校园手机使用管理制度,使学生在相关制度的规范下合理的、文明的使用手机,比如,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规则,设立手机休息区等。任课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加大课堂管理力度,绝不能视而不见,姑息縱容。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玩手机,一个很大的原因与任课教师的“无视”有关,正是因为教师的“无视”,课堂管理的松散,学生才有恃无恐。

(四)尝试改革高校现有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仍然以期末考试、一纸试卷为主,而大部分考试科目也都靠背诵靠记忆,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平时听不听课无所谓,只要考试前把老师划定的知识点背会即可考及格,所以有的学生虽然每节课都在教室坐着,但却“心随机动”、“身在曹营心在汉”,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完全不知道教师的授课内容是什么,到期末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进行强化记忆,就可以得到高分,这样的考试制度、评价体系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在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方面进行尝试改革。

参考文献:

[1]任秀芹,刘颖,颜士科.手机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

[2]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5):7-9.

课题来源:山东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编号J15WC33)。

作者简介:喻春英(1972-),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推荐访问:上课 情况 调查 大学生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