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α及P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预后关系探讨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ERα及P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检测ERα及PR水平,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评价乳腺癌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的价值。 结果 ERα与PR的表达随着乳腺癌临床分期的逐渐升高,阴性表达也逐渐升高,在临床分期中比较Ⅰ期与Ⅱ期、Ⅱ期与Ⅲ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α与PR的表达主要随着临床肿瘤的分期而发生显著变化,反映其对于乳腺癌分化程度可以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为监测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ERα;PR;肿瘤分期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7-000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ERα and PR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levels of ERα and PR were detected in 100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And then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ir values in early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disease monitoring, prognostic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Rα and PR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clinical stage of breast cancer, while negative expression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Ⅰand Ⅱ, and between Ⅱ and Ⅲ in the clinical stage(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ERα and PR mainly changes with the staging of clinical tumor, which reflects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breast cancer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test index, providing a favorable basis for monitoring clinical efficacy and judging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ERα; PR; Tumor staging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它包括瘤间异质性以及瘤内异质性,瘤内异质性可以看成是瘤间异质性的基础。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及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强调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而鉴于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存在,随着蛋白质组学、分子病理学及基因组学的发展进步,对于乳腺癌患者治疗目前已经进入了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诊疗阶段。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测定ERα和PR的状态决定,激素受体的存在提示乳腺上皮增生仍受一定程度的调控。生物学因素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在乳腺癌患者的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1]。本文即从ERα及PR两个指标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情况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00例门诊及住院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51.5岁。采用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pTNM分期法进行临床分期:Ⅰ期34例、Ⅱ期31例、Ⅲ期35例。全部病例均由术前乳腺B超、钼靶X线检查及术后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1.2 方法

1.2.1标本收集 本试验所收集的样本均未经过术前放化疗。取材过程: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切除乳腺肿物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病理结果确诊为乳腺癌后再改全麻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癌保乳术。术中留取标本送往病理科进行免疫组化实验。

1.2.2 实验步骤 ①微波抗原热修复法:首先将组织标本进行二甲苯脱蜡-再梯度酒精水化浸泡在蒸馏水中以备用-加入柠檬酸盐缓冲液(低于500 mL),高档微波持续加热到沸腾(约5 min)-取出脱蜡水化后的组织切片置于耐高温的塑料切片架上,放入已沸腾的缓冲液中,使用中档微波加热约20 min,然后从微波盒中取出并冷却至室温,最后从缓冲液中取出标本,蒸馏水洗涤2次并用PBS液(pH=7.2~7.4)冲洗2次。②防脱载玻片处理:将载玻片清洗干净,然后将其浸泡在重铬酸钾浓硫酸清洁液中约24 h-再用清水漂洗过夜使其充分清洗干净-再使用蒸馏水冲洗2次-95%酒精浸泡12 h后烘干。③免疫组化染色:将石蜡切片进行脱蜡水化-再用PBS液冲洗3次,每次清洗时间不少于3 min-在室温下孵育大约10 min,用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酶,再用PBS液清洗3次,每次约3 min-甩干PBS溶液后,每一张切片加入1滴第一抗体室温孵育2 h-PBS液再次冲洗3次,每次不少于5 min-甩干PBS溶液后,在每一张切片上滴入酶标抗鼠/兔聚合物(试剂B),室温孵育30 min-PBS冲洗3次,每次不少于3 min,每张玻片各滴入2滴DAB染色液—显微镜下观察。

1.2.3 诊断依据 所有标本在显微镜下均可见细胞核呈现棕黄色细颗粒,当阳性细胞数<25%(-),25%≤阳性细胞数<50%(+),50%≤阳性细胞数<75%(++),阳性细胞数≥75%(+++)[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显微镜下ERα及PR阳性表达

见封三图1、2。

2.2 ERα及PR在乳腺癌临床不同分期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与Ⅰ期相比,Ⅱ期乳腺癌患者中ERα及PR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期相比,Ⅲ期乳腺癌患者中ERα及PR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是亚洲女性发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流行特点呈现出发病率持续上升[3],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及健康。虽然乳腺癌死亡率较高,但预后较好。因此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成为众多相关人员的研究方向,大部分学者认为乳腺癌的预后与自身生物学信息有密切联系[4,5]。为更好地判断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综合全面的评估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ERα及PR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该疾病的关系及与预后相关的影响结果。

随着基因组学、流行病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助于医师获得更多的治疗信息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及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6],由此强调采取包括免疫疗法在内的综合治疗。早诊断、早发现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提高乳腺癌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对检测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较多,许多研究表明乳腺癌的生存期因肿块大小的不同而呈现阶梯式的改变:肿块越大,生存期越短[7]。肿瘤的大小还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的情况直接相关,肿瘤越大出现转移的机会越大[8]。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流式细胞仪投入临床应用以来,淋巴细胞亚群及各种细胞因子检测项目的发展迅速,提供了新的临床诊断学的常规模式。

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赖性的肿瘤,目前的大量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有着密切关系[9],ERα及PR是一种特殊功能蛋白,能够调节乳腺癌的生长及分化[10]。雌激素的终产物是PR,而且雌激素是PR合成的必要啟动物质,测定ERα及PR对于乳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11],ER(+)和(或)PR(+)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明显,5年生存率显著长于阴性表达患者,预后较好[12]。而本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ERα及PR阳性表达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ER包括两个亚型,分别为ERα和ERβ[13],在不同的组织中表达及分布不同,它们分别通过ERS1和ERS2基因编码生成,ERα和ERβ的结构十分相似,目前临床上内分泌指导的主要依据仍是针对ERα的状态,而ERβ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可是,近年来的实验结果显示ERβ与肿瘤细胞增殖方面的抑制作用也有相关性,乳腺癌患者且对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使用ERβ激动剂有显著的临床疗效[14]。因此,对于ERα和ERβ的联合检测对于指导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ERα和(或)PR阳性率≥1%是临床上内分泌治疗的指标,然而阳性率1%~100%的指导治疗以及预后意义却有显著差异。乳腺癌属于高度异质性肿瘤[15-18],在不同的病理学乳腺癌类型中,相比较于导管原位癌以及浸润性癌非特殊型,浸润性小叶癌中ERα和PR的阳性率最高,经典型小叶癌和非经典型小叶癌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且组织分化越好,ERα和PR的阳性率表现越明显。乳腺癌核级与ERα和PR阳性率呈负相关性。本实验结果显示:ERα及PR在乳腺癌不同临床分期中有不同的表达程度,其中,ERα在乳腺癌Ⅰ期的阳性表达率为61.8%,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41.9%,Ⅲ期的阳性表达率为22.9%;PR在乳腺癌Ⅰ期的阳性表达率为67.6%,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为45.2%,Ⅲ期的阳性表达率为25.7%。随着临床分期的不断递增,ER及PR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临床Ⅰ期与Ⅱ期、临床Ⅱ期与Ⅲ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ERα与PR的表达主要随着临床肿瘤的分期增高而发生显著变化,反映对于乳腺癌分化程度可以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ERα和PR可为判断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提供有利依据,但是,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较多,需结合临床具体情况,结合更多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加准确地予以判断。

[参考文献]

[1]Keam B,Lm SA,Lee KH,et al.Ki-67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classification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to two subtypes with differ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J].Breast Cancer Res,2011,13(2):R22.

[2]Hammond MEH,Hayes DF,Dowsett M,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ing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10,28(16):2784-2795.

[3]Catsburg C,Miller AB,Rohan TE.Adherence to cancer prevention guideline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J].Int J Cancer,2014,135(10):2444-2452.

[4]孙莹,于晶,魏军民,等.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7):71-74.

[5]康欣梅,王丽,付小娜,等.血清性激素与乳腺密度和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48(5):386-389.

[6]王文慧,李海滨,宋玉国.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1):53-56.

[7]沈偉娟,凌立君.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69-71.

[8]倪新初,朱玉兰,孙苏平,等.29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12):1113-1117.

[9]程晓宇,王阳,韩雪.乳腺癌临床诊断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2):1434-1436.

[10]Lee SH,Chung MA,Quddus MR,et al.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hormonal receptor status in breast cancer[J].Am J Surg,2013,186(4):348-350.

[11]韩冬艳,朱延波,蒋虹伟.CerbB2、ER、PR、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2):85-87,91.

[12]孙雪飞,赵美蓉,许一多,等.老年女性乳腺癌细胞中C-erbB-2、P53、ER和PR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3933-3934.

[13]南楠,王笑民.乳腺癌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及治疗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1):123-127.

[14]于洋,周伟强.三阴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β表达的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6,18(2):109-111.

[15]韩明利,吴诚义.乳腺癌干细胞与基因分型[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3):302-305.

[16]原庆会,何伟,王安群,等.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BRCA-1的表达情况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5,21(4):722-723.

[17]习勋,龙仙,何春.ER、PR、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2):9-11.

[18]潘超,夏想厚.ER、PR和HER2免疫组化检测在乳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9):26-28.

(收稿日期:2016-12-23)

推荐访问:预后 乳腺癌 患者 探讨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