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方法

 诗词写作方法 诗词写作方法一:造景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诗词写作方法一,意念中的造景。诗词中的景色,一般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景物。这些景物不是作者臆造的,而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我们造的景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那就是败笔,是最不理想的作品。

 那么如何造景呢?当然是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意念之中,——想象当中,根据你的心情,幻想出,意境中符合时令,符合自然规律的景物。比如;我们要写一首山村的景色的诗,这时候的心情是悠闲惬意平淡的,那么我们感觉这个心情,去构思景物,首先是山村,那么时间可以任意选,你可以写春天,也可以秋天,还可以写冬天,杜甫就写了夏天。不过不管你写什么季节,都要写出那个季节的特点,而且不能把别的季节的特有景物写进来。我曾经看到有个人写,梅花的,用了一句“踏秋思”什么的?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写梅花,就不能有秋天字样,或者写秋天就不能出现梅花。

 下面,我们就上面提到的山村,进行选景,选季节。暂时定为秋天,好,我们就用秋天的小山村展开联想;山村,首先是山可以选,秋的枫叶,可以选,秋天的大雁,可以选,秋蛩可以选,秋风可以选,山村的竹篱茅舍可以选,秋天的菊花可以选,山村的动物,山村的植物。很多吧。现在我们把自己当作山村的人,吃过晚饭,走出门口,站在门口的平地上,看夕阳西下,看暮色苍茫,看芦花飞扬,听到秋蛩在衰草中名叫,不一会月亮出来了,看月光如水,竹篱边的菊花在月光下摇曳。还有西风吹着屋后的竹子,呼呼作响。这些都是想象出来的景物,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景物,不同的是有可能不在一个地方,也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我们的诗就是把这些景物集中起来,出现在一个特定的坏境中,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我们写诗词只是美化一下环境而已。

 我们想象出那么多的景物,现在的任务是组织景物,用诗词表达出来,那么如何用诗词表达?上面说了,根据心情,择优录取景物。上面的心情是“悠闲,惬意,恬淡”,那么把哀伤的景物去掉,或者用中性的词语去形容,把火爆的景物去掉,比如红红枫叶,可以不写。如果你要写奋发进取的,就可以写红枫,火爆啊。现在我们根据心情,组织句子得出下面的一首五绝;

 五绝

 山居

 蛩声歌夜色,倦鸟落蒹葭。

 西苑风亲竹,东篱月吻花。

 这首五绝虽然不是很好,但表达的心情是恬淡惬意的。是满足于现在山居的生活。悠然自得。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意境是;站在门口,听到秋蛩的鸣叫,看到倦鸟还巢,听到风摇翠竹的呼呼声,还看到在月光下摇曳的菊花。是一幅清幽的画面。

 我们现在就居住在城市里,根本看不到这些景物,那么就要我们去造景,造出来的景,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一定要符合当时的心情。这两个“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人们都说诗人浪漫啊,就是因为诗人会联想,会造景。如果你不会联想,那么写出来的作品就会呆板,就不会优美。就缺乏生命力。所以,希望大家放开思维去联想,结合规律,结合心情地去联想,幻想也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诗词写作方法二:景语画面的定格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造景,这节课我们还是讲与景有关的内容——画面的定格,

 大家知道写诗的手法有三种,即;“赋、比、兴。”那么“兴”就是见景生情啦,或者是“睹物思人”啦。比如;看见明月,你就会产生思乡之情,见了旧情人用过的东西,你就会想起往日的情怀。不经意走到以前约会的地方,就会想起过去约会时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兴”。

 因为“兴”的写作手法比较实用,现在我们写的大部分诗词,都是采用这种手法,所以,我们着重介绍“兴”的手法。

 那么关于“兴”起的写作手法,如何把景物定格呢?

 大家知道诗词和画、琴、摄影、雕塑等艺术是有相通的地方,是什么相通啊?就是意境有相通的地方。诗词是通过文字表达意境,而摄影是通过图片表达意境,雕塑是通过造型或神态表达意境的。这些的共同之处是;都是为了表达意境。不同点是;三者的表达手法不同罢了。写诗词就像摄影一样,对景物先是取镜头,然后定格——安快门。取镜头上节课已经讲过造景,选取符合情感,符合自然规律的景色。这里就不多讲了,这里说一下“定格”的问题。对景物的定格,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空间。第二方面是时间。

 先说第一方面;空间的定格,大家知道“诗言阔,词言长”。诗之阔,就是你选景的时候,空间是很大的,只要在你看到的范围之内,符合心情的景物都可以写入诗中。天上地下,远近高低,听到的,闻到的,都可以用,比如杜甫的《登高》,从“风急天高”的天上,写到“渚清沙白”的地上。从“无边落木”的山中,写到“滚滚长江”的水里。空间基本不受限制,只要是你看到的起衬托心情作用的景物,都可以写入诗中。至于“听到”的景物,比如“猿啸哀”就是听到的啦。另外自身也是一景。有时候也可以写入景中的。这是大范围大气势的景,当然也可以写小范围的景,自身周边的景。比如杜甫的《蜀相》就没有写的很开阔,只写了祠堂周围的景物“柏树”、“碧草”、“黄鹂”。为什么这样

 呢?这就是要看题目,看心情,前首是写《登高》,那么只要登高看到的都行。后面这首题目是《蜀相》,重点是写祠堂。不能离题。这空间的定格就像摄影机选景一样,选好了意境按下快门就行了。只不过诗词的选景的视野比摄像机更宽阔,选景更精准更简洁而已。这就要看作者的眼光了,所以我一再强调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观察景物,就好像摄影一样,大家都拍摄同一个画面,没有新意,有意思吗?

 下面说定格的第二个方面——时间,时间的定格也有两种,一种是即时的景物,第二种是综合的景物。即时的景物就是在几分钟或者个把小时之内看到的景物,实景描写,加适当的形容词。这种情况写景,不能定格很长时间,比如不能从白天写到深夜,更不能从春景写到夏景,如果定格的时间太长了,会容易造成意境混乱。大部分是写从你看到景物时算起的几分钟之内的景。这时候的大自然就是一副瞬间定格的画,你只要在写出这画里的景物就行了,没有第二副画。只写这时候的这一幅画。所以说时间的定格不能太长了,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就是瞬间定格的景物,就好像瞬间按下快门选取的景。再比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也是瞬间定格的景物。是一个镜头的景色,没有第二个镜头,只不过这个镜头是三维立体的镜头,有声有色而已。一般很少会从白天写到晚上的。

 第二种是综合的画面,因为写诗可以联想,所以当你看到的景物还不够理想的话,你可以搬移景物,用“移山倒海”的手法把别处的景物移到你的视野中来,把以前或以后的景物移到你的视野中来(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不能违反季节,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比如你现在写秋天,你可以把去年秋天的菊花当成今天才开,也可以把今天才种的菊花(打比喻)本来是明年开的你可以当成今天就开了。但是不能把春、夏、冬的景物写到今天写作的画面中来,也不要把晚上的景物写

 的白天中来,同样的,不能把白天的景物写到夜晚中去。这就是时间的定格。

 大家知道,我们诗词中的景物就是一幅画,空间上你可以尽情地画,天上地下,前后左右都可以画,可以画就是可以写出来,只要是你看到的。那么时间上最好是白天就只写白天,晚上就只写晚上,更不能反季节写,写诗不是种大棚菜,大棚菜可以反季节种。写诗词不能违反季节的自然规律。画画也不可能在天上画一个太阳又在旁边画一个月亮。更不能一半画春天一半画秋天。即使有这样的画,意境也不好啊。所以大家在空间和时间的定格方面要多注意,以免造成意境混乱。

 相信今天讲的许多人都明白,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下个星期我们讲诗词的“留白”。谢谢大家。

 诗词写作方法三:留白

 我在上两节课讲到“造景”和“景物”的定格。都是讲景物,那么这节课还是讲景物,为什么那么啰嗦地讲景物的描写?因为景物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景物是对情感的铺垫,是陪衬情感的,也是立意的“因”,立意是“果”。有因才有果啊,比如“兴”的手法里面讲的“睹物思人”,“因”是睹物,“果”是思人。如果不“睹物”,也许暂时不会“思人”啊。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没有“因”就没有“果”。所以我才着重介绍景物的写作方法。

 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留白”,为什么要“留白”。

 诗词的“留白”就是留出空白的地方,不能写的满满当当,不能把所有的事理剖析完。那么为什么要留白呢?俗话说“辞尽而意未尽”就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因为每

 个人的理解不同,你如果写完了所有的情感或事理,就会让所有读者跟你一样去理解,那么有的就会不以为然了,只有留出空白,让所有的读者去想象,每个人的想象不同,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填补作者留出的空白,写成圆满的境界,这样才会得到所有读者的齐声叫好。而再不会有人不以为然了,不会有人置疑了。这种境界是诗词的最高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这里我认为留白有两种情况;

 一,是写作实景时的“留白”。

 二,是意境上的艺术“留白”。

 我们现在先说第一点,写作实景时候的“留白”:

 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各种艺术有相通之处,就是意境是相通,那么我们现在就用画画说明一下意境的“留白”。比如一个画家画一副荷花的画,他不会把整个池塘全部画上荷花,最多画几朵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画家心情的荷花,剩下大部分是画水的,为什么呢?这就是“留白”啊,如果池塘里画满了荷花,那么我们读者看到就会像心里堵着什么一样,总会想这幅画缺少什么一样,不清秀,没有魅力,给人以笨浊的感觉。那么我们写诗,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一句诗中最多写进去一两样景物就差不多了,再多就会感觉杂乱,意境繁杂,混乱。比如写的好的古诗,一句中的景物就比较少,给人以简明扼要的清秀之感,比如名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爱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看看,整首诗只写了几种景物啊?“石径,白云,茅屋,霜叶”四种,白云和霜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样景物,在读者的意境中组合,就会出现一副优美清秀的图画,轻灵飘逸,而又落落大方。再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只写两样景物,水蒸气和水波浪,简明扼要,却给人无比的震撼,读者也会从意境中知道洞庭湖的浩淼壮阔,声势澎湃。

 再比如杜甫的“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看看,这里两句只写了“燕”和“鸥”两种景物,多么明了。

 不好的诗有我自己写的一首,现在做反面教材用。

 秋

 雁过寒天云度急,猿啼林海雾蒸风。

 霜欺万叶换山色,水落深溪泛彩虹。

 挥手高岗怀泰岳,驰心旷野慕苍穹。

 秋光无限袖盈去,又见夕阳如血红。

 大家看看这首诗就是景物过多,意境混乱,(别人是这么评论的)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而且我感觉许多是牵强臆造的,不自然。所以希望大家要引以为戒,写实景也要“留白”,不能写太多的景物,只要能够衬托心情就行了。

 现在说第二点;意境上的艺术“留白”。就是留下余韵。

 同样用画画比喻,上面画荷花,留下的空白,读者会怎么去想,水中有鱼,还是虾子,或者青蛙,荷花边有蜻蜓,或者蝴蝶,或者美人采荷花,读者随便联想。这就是余韵,余味。也叫“留白”。最有代表的是“维纳斯”塑像的双臂,读者可以去想象“维纳斯”的双臂应该如何接,应该摆放什么位置,什么姿势?这是最好的艺术“留白”。是结束后的意境“留白”。总体“留白”,和前面讲的局部写景“留白”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看古诗的“留白”艺术,

 比如,《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兒,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

 这首诗前面三句都是写“闺中”是蓄势,最后句把线索一抛就抛到“辽西”去,那么读者就会跟着去“辽西”看看是什么人能够让美女魂牵梦萦的。他又为什么好好的美女不去关心反而跑到“辽西”去呢?这些都是艺术“留白”,让读者去想象。

 留白,其实就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用读者的想象去弥补“留白”的地方,让读者满意。

 下面看一首本人的拙作;

 《七律

  残荷》

 霜风凄紧香魂断,枯叶伶仃恨雨声。

 半亩方塘收艳骨,一抔净水送残英。

 池鱼罔顾儿时伴,蝴蝶岂怜昨日情。

 雁影何曾捎信至,自留断臂向天擎。

 这首诗我自己认为不是非常差,那么这首诗的“留白”是什么呢?因为荷花的容颜凋谢了,没有人再关心她了,最后句是不甘吗?是向天讨回公道吗?或者是向雁要书信呢?还是表示从此不再理会别人,或者从此卧薪尝胆呢?这些都是留白。不过这是我自己的自我感觉。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这么理解。

 今天讲的留白是两点,一是写景的具体“留白”,二是意境的艺术“留白”,希望大家有所体会。今天就到这里,下星期再见,谢谢大家。

 诗词写作方法四:立意

 在讲到立意的时候,大家要先搞明白,立意是什么?

 根据我简单的理解,立意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哲理(包括;志向,情绪、品格、操守、观点等)。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立意就是“要想看的更远更广阔,就必须站的更高一点”这样的一个哲理。那么用诗句的语言表达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立意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是说明自己的品格的。前面这些说的都是立意。没有说如何立意。那么下面我们说一下“如何立意”。

 大家知道,立意贵新。我们尽量立新意。但是我们是初学的人,即使立意和别人一样,也没有关系,就当是练笔吧。

 具体怎么立意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用“兴”的手法来谈。比如我们出去游玩,看到某种景色,除了欣赏景色之外,自然要发表感慨,那么你的这些感慨就是写诗的立意了,但是我们不要把这些感慨简单而直接地写出来。我们要把这些感慨进一步引申下去,让引申下去的感想说明普遍性的事理,为大家所认同。或者让引申下去的感想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能够适用许多方面。那么这种普遍的事理,能够引起大部分读者共鸣的事理,才是真正的立意。(一首诗表达出来的情感或者观点,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能引起大多数人相应的,才是诗。而你写出来的情感或观点只能代表你自己而不能普及到许多人,不能引起大家共鸣,这样的诗即使合律即使句子再怎么优美,也只能是自娱自乐,不登大雅之堂的。)然后我们写诗造句都要朝立意方面铺垫着写。把不合立意的字词句,都要剔除。立意的诗句一般放在尾联,前面的诗句,都是为立意渲染气氛的,使你的立意呼之欲出。

 比如具体诗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也就像是游记一样,看了景之后的感想;作者想看看黄河流到什么地方入海,作者已经上楼了,可惜还是不能看到想看的东西,所以作者想再上几层楼就会看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这就具有很强的哲理了,因此作者就把这最后引发出来的具有哲理性的愿望作为立意。而前面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纯粹是自然的句子,是铺垫后面的立意的。

 说点题外话,大家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多么简单。明白易懂。那么要是我们会不会这样写呢?肯定不会。我们一定会写晚霞多姿多彩,写黄河的汹涌澎湃,当然写这些也无可厚非。是和立意有关的。不过我们最后学一学这首诗,既明白易懂又说明了高深的哲理,这是难能可贵。

 再看上面的石灰吟的立意“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说明作者自己品格的豪言壮志引申出来就是代表了所有清官和广大民众的心愿,和贪官污吏完全对立开来。这就是立意的关键所在。所以大家今后写诗,在看了景物之后,你发出的感慨,要进行联想,联想到事理的普遍性中,或者联想到某种哲理中去,如果都这两种都不行的。那么就联想到广大人民都存在的情感中去,用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没有联想,就不足以成为诗人,诗人的浪漫就在于联想。有此事的原理、哲理或形象,联想到他事同样的原理、哲理或形象。联想要广泛,然后在这广泛的联想里面选取比较正确合理的事理,作为立意。

 下面就石灰吟的立意,我作私下修改。呵呵,“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全不怕,甘将精血缀人间”。这是两种不同心情的立意;于谦的立意是,品格高雅,洁身自好。我的立意是;热情如火,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甘于奉献。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诗词写作方法五:如何下笔

 许多人都说诗词开头难写,不知道如何下笔,确实是这样,古人人说万事开头难嘛。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老师就说过,写作文啊,开头好等于一半成功。那么诗词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那么,诗词我们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头”,就是如何写好“起句”。关于这个问题,我谈一点个人看法,共大家参考。

 诗词,在写的时候一定用“心”去写,把作者自己当作诗词里面的“主人翁”(不光是小说里有主人翁,诗词里同样有,比如,你写梅花,那么梅花就是主人翁,你写深闺怨妇,那么怨妇就是主人翁,如果是纯写景的,那么主人翁是隐形的,作者自己就是主人翁,因为这些景都是作者自己看到的,等等)要把作者自己当成主人翁去看那时那地的景物和感受。

 既然有了主人翁,那么就开始写诗词,那么怎么下笔呢?

 我们的写作方法一般都是用“兴”的手法,就是先写景,用景衬托作者的情感,如何衬托出作者的情感呢?方法就是,用好形容词,动词等词性,进行“情感转嫁”。比如,有的人喝醉酒就回家打老婆,这种情况就是“情感转嫁”。哈哈哈。只不过有点暴力,我们不提倡。再比如,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爱的孩子跟你撒娇你也会感觉烦还会骂孩子,明明是晴天你也会感觉阴沉沉的。这就是情感的转嫁。

 那么写诗词也是根据情感来写的,开头就采用“情感转嫁”的方法去描写景物,大家看例子: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著名的词,我们看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槛”是栏杆的意思。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形容词”“愁”一个“动词”“泣”。大家说“菊”会不会“愁”啊,当然不会,兰花也不会“哭泣”。那么“菊花”和“兰花”开的漂亮吗?当然漂亮。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啊?因为这首词里的主人翁心情愁苦,所以感觉看到的景物也是愁苦的,那么作者用来一个“愁”字,和一个“泣”字这样的拟人手法,就把词里主人翁的情感转嫁到了景物身上,用这开头的愁闷的景衬托出后面的愁苦的情,那么即使我们不看后面的内容,我们也会感觉到主人翁的痛苦的心情,有了这样的苦闷的景那么后面痛苦的情感写出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就是“情感转嫁”,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不然的话,写景就失去了作用,等于凑字句。情感的转嫁主要靠合理地运用词性,所以准确运用词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的人写的诗;

 送别

 墨竹

 凄风暗雨锁苍穹,

 折柳溪旁泪满瞳。

 一别天涯成异客,

 几多尺素待鳞鸿。

 这首诗整体写的如何我们不去讨论,我们只看写景的“起承”句,

 凄风暗雨锁苍穹,形容词“凄。暗”。就把景物写的萧瑟,落寞。进而衬托出诗里主人翁的苦闷心情,开头是好的。再看下一首;

 送别

 (作者不详)

 紫燕双飞笑碧空,

 娥眉柳岸送浮篷。

 孤舟已在云烟处,

 玉影依然向晚风。

 这首不知道谁写的忘记了,哈哈哈。

 我们看首句“紫燕双飞笑碧空,”。形容词“笑”。用这个“笑”字,能衬托出主人翁的苦闷心情吗?肯定不能。所以首句不但不能陪衬诗的主题,反而破坏了诗的情感。感觉主人翁的情感反复无常。所以形容词等词性的运用,一定要认真斟酌,物象的选择也要慎重。

 再看下面的诗

 清明

 耕田

 春寒料峭枕衾凉,往事萦怀欲断肠。

 可叹双栖未白首,坟前祭扫慰夫郎。

 我们看首句,春寒料峭枕衾凉,形容词“凉”,比较好,首句的景物衬托出主人翁“凄凉”的心境,很好啊,这样才能起到陪衬的作用。

 再看一首

 清明

 (作者不详)

 春花绽放纸鸢翔,又到清明祭扫忙。

 梦绕魂牵思故里,明香一炷慰爹娘。

 首句“春花绽放纸鸢翔”,大家看这首句是不是感觉比较明快,心情是不是比较愉悦啊。那么这样的首句能不能把读者带到凄苦的心境中去呢?显然不能。那么这样的首句放在这首诗里只会起反作用,与主题情感格格不入,那么这首句不但白白浪费一句内容,还会让读者读来别扭。

 一首就有一种意境,一种意境就有一种特地的氛围,这种氛围必须和谐,不和谐的氛围就不能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不和谐氛围的诗词就是废品。比如;人家在办喜事,你在那里大哭大叫,你不是找抽吗?或者人家在办丧事,你在那里哈哈大笑同样找抽。这就是不和谐的氛围,所以一首诗的氛围一定要和谐。

 所以说,开头好等于一半成功。开头的写法,今天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诗词 写作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