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安全管理计划

 医院安全管理计划

  一、医院安全计划制订

 包括保卫维护医院安全环境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车辆管控等方面。

 (一)院内交通管理,出入口车辆控制。

 (二)盗窃等犯罪案件处理。

 (三)扰乱公共秩序事件处理。

 (四)病区访客管制。

 (五)治安事件分析与报告。

 二、管控策略

 (一)安全巡查:全院设置治安巡更点 111 个,每日由保安人员巡逻并打点记录,重点区域(消防监控中心、产科、急诊)安排人员24 小时值守。巡查点位详见全院常规巡更点位表。

 (二)保安岗位设置 1.全院共设置 24 小时固定治安执勤点 9 个,白班 12 小时治安执勤点 4 个。

 2.车辆管理设置岗位 4 个。

 3.医院北门(与大学接口)保安 24 小时同定治安执勤。

 (三)院内交通管理 1.对医院进出车辆进行有序管控:车辆进入医院大门后逆时针行驶,院内环道实行单循环,不得逆向行驶。(除救护车、消防车、警车、送血车、医院大巴车)。

 2.控制车辆人院,当院内车辆达到饱和时,入口保安限制外围车辆进入院区。

 3.保证护送急诊患者的车辆能进入急诊区域,指定保安人员在此区域值岗。

 (四)人员身份识别 1.凡员工在院内上班期间必须佩戴胸牌。

 2.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以病服和腕带为依据,陪护及探视人员以陪护证为依据。

 3.门诊人员:就诊卡和病历本。

 4.实习学生、进修人员、规培医生身份识别以教学管理部、医务部、护理部所发的胸牌为依据。

 5.外包人员、维保人员、业务联系人员身份识别以联系科室发放的工作牌为依据,并做好登记。

 6.志愿者:志愿者统一穿着由团委下发印有医院标识的红色马甲。

 (五)门禁管制 1.手术室、重症医学科、新生儿室、产房、各病区、检验科、消控中心、机电部、食堂、科教楼、大楼顶层设置门禁。

 2.病房楼限时探访,每天 8:00—10:00、12:00—14:00 以及21:00—次日 6:00 为管理时间,非探视时间进入病区,需持有陪护证。

 (六)备用钥匙管理 1.总务部在防范安全的前提下,将全院的房门统一编号。将门诊

 部、行政楼、医技科室的钥匙进行编号,并留有备用钥匙,存放在总值班室,钥匙柜使用双重锁具管理,钥匙由总务部和行政总值班负责管理。

 2.各临床科室护理单元按总务部的房门编号对钥匙进行编号,并留有备用钥匙,存放在库房贵重物品柜内,钥匙由住院总和值班护士负责管理。

 (七)监控系统 1.院区范围内装有监控摄像头,全面监控人员密集区域以及重点部位、隔离区域。

 2.录像资料的保存、调阅、拷贝依据《监控管理制度》执行。

 (八)治安问题处理 1.制定治安事件处理流程,对涉及患者、来访者、员工和财产的治安问题采取恰当行动,以最大限度降低治安事件对医院的不良影响。

 2.工作场所发生暴力行为的处置措施详见《暴力事件处置预案》。

 三、教育训练

 (一)全院性岗前培训:加强员工安全宣教力度,对新职工上岗前进行安全岗前培训,掌握基本防盗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二)保安部、机电部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包括在紧急事件发生时各成员的职责。

 (三)在职培训:每个部门都须进行在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对部门员工在紧急状况和在紧急事件中的处理程序进行在职培训,以确保部门员工的安全。

 (四)保安业务知识培训:每月进行保安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保安业务水平及专业技能等。

 四、监测机制

 (一)报告和监视:监测机制被用来识别和记录对人员安全有不利影响的安全问题、故障和人为错误。总务部在发现问题或接到风险报告后应上报质量管理办公室,并将改进活动上报安全生产委员会。

 (二)持续性能监测指标:持续的性能监视可以帮助安全管理项目维持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根据监控指标做出的改进活动每季度要向安全生产委员会上报。

 五、年度计划评估

 总务部每年结合法律法规及优质医疗创建标准、数据收集分析对计划进行年度评估,内容包括计划的目标、范围、有效性等方面。年度评估提交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并将提出的建议作为改进活动的一部分整合到治安安全管理计划中。

推荐访问:安全管理 医院 计划